查看原文
其他

张发财 | 全民剃头的日子里,讲讲古人剃头那些事

2018-03-18 张发财 搜历史


本       文       约      1600       字


阅       读       需       要


min

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


二月二,宜剃头。

为什么那么多头要积压到今天来剃?据说是因为老年间的信仰认为,正月剃头,会不祥于舅舅,虽不知这背后的逻辑,不过总是很多人愿意自觉遵守。说起来,这几乎是关于剃头的民俗中,遗留下来的硕果仅存者了,而在古时候,关于剃头的说道要多得多,几乎是堪称是,“头”等大事。


东北麻将打法跟中原不同,不带东南西北风,不带是因为东北风太大,出门遇北风吹到深圳,南风就出国俄罗斯了。打麻将是集体生活不能天各一方,所以不带风了……

东北的风确实大,大到影响了时尚,一千年前那边人的发型奇怪极了,颅顶的头发全部剃光,只留下前额和鬓角几缕,生发广告“治疗前”图片人物一模一样,头顶光光周边繁茂,所谓:四周铁丝网,中间溜冰场。

四周铁丝网,中间溜冰场的“髡发”发型

这种发型学名叫“髡发”。髡,剃发也。民俗学家考证说,髡发是东亚民族普遍的一种习俗,与南洋打落门牙的习俗可能同一起源,有意造成身体某一部分的残缺,是一种成人礼。实际上,之所以流行这个发式,主要是因为风。

一千年前的东北人天天骑马打猎,风吹发乱,严重挡视线。环境决定了这些游牧民族必然选择这种最实用的发型。头发除了被龙卷风吹起来像奥运火炬时还算好看,此外再无任何美感于是剪掉头发扎上辫子,“髡发”成为了主流。

“髡发”在汉人眼里是贬义词,此乃“五刑”之一,只有犯人才留这个发型,周朝就把犯错误的小子剃头处置。

待到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概念流行起来后,头发地位愈加显贵了。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,南朝人看见北朝人的辫子觉得很搞笑,将其称之为“索虏”。这不是什么好词,索是绳子的意思,潜台词是北朝人个个带着自杀的上吊绳。广东话把人笨和傻叫“索佬”,我始终觉得这个词的源头来自“索虏”。北朝人倒是不在乎,照旧搂草打兔子,跑过界到了南边的话,还用吊绳捆几个汉人回去。辽、元、后金……东北亚的少数民族坚定不移地执行削发政策。害得章光101把北方办事处撤销,乐得吉列ABCD直到Z股上市……汉人很不屑,但也相安无事,你穿过黑发我的眼,我达坂城辫子粗又长……直到1644年。

这一年中国天崩地裂,满洲人翻过院墙来到了朱家大院。这么热的地方干嘛留这么多头发?于是下令全体人民剃头。其中重要的推手叫孙之獬。满人初入关的时候,官员议政分满汉两班,汉臣穿汉服束发是多尔衮允许的。贰臣孙之獬自己剃发改装进满人队列,两边都认为他是串种,是蝙蝠装老鼠!老孙羞愤,于是上疏:“衣冠束发之制,独存汉旧,此乃陛下从中国,非中国从陛下也。”服饰、发型是文化由内至外的具象表现,符号化的注解和诠释。干掉汉人标识化的头发,作用相当于阉割了汉人的精神。多尔衮对孙的上书赞不绝口!全国开展除毛运动。个个草原的羊一般被剃个精光。“留发不留头”从此进入“宪法”。

清朝最初的发型还不是我们现在看到“前面光头小和尚,后面辫子大姑娘”那种阴阳头,而是“金钱鼠尾”,在脑后只留铜钱大小的一缕头发,编成辫子要细到能穿过铜钱孔。圆滚滚的脑袋拖着一条细线,跟鼠标一模一样。再形象点,就是一根电线挂个灯泡,亮度也差不多。这是当年ISO 9001国际认证的标准。金钱鼠尾是早期女真发式(后金时稍有改变),易于在密林穿行。另有一说是满洲人上战场厮杀,把辫子盘起来放头顶上防刀砍!估计他们字典里没“快刀斩乱麻”。从历史图片中观察,这造型直到嘉庆年间才逐渐开始变化,脑后的辫子逐渐加粗,由鼠尾变成蛇尾再变牛尾,吃了伟哥般蓬勃发展,到清末跟电视剧里面一样粗了,脑袋颜色也成了感冒药白加黑了。

“金钱鼠尾”,辫子大概这么细

发型的悄然改变,由鼠尾变猪尾,再变牛尾,头发越蓄越多,辫子越编越粗。这是文化冲突,也是文化融合的外在表现。满洲人以暴力征服的形式进入中原,而最终被古老和高度发展的汉文化融合与同化。三百年后,满文化被汉风蚕食成碎片四散飘零,就连最具代表性的小辫子也被溥仪自己剪掉了,正巧鞋带断了,于是分开两股穿进鞋扣,绑紧,跑步回家。


-  推荐阅读  -

张发财 | 传说中的尚方宝剑长什么样

张发财 | “隔壁老王”源流考

张发财 | 从猪圈到马桶——三千年来的厕所革命


值班主编 | 曲飞   值班编辑 | 小窗   主播 | 夏晴朗

这是第 133 篇文章

- END -



 © Copyright 
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